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事迹
他和“鳏寡孤独”结下不解之缘
时间:2010-11-08 17:22:58来源:作者:

他和“鳏寡孤独”结下不解之缘

 

——记黔西县“十佳劳模”铁石乡堰塘寨村白族农民赵起友

 

 

 

 哲人道:“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可他却奉献得太憨!”这是黔西县铁石苗族彝族乡堰塘寨村各族的群众对赵起友的评价。在边远、贫瘠的这片土地上,赵起友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成为养殖大户、农业技术能手、致富带头人。在他的带领和资助下,其所在的村寨基本实现了水、电、路三通。也就是他从曾经是一个借人家100斤烂包谷要还人家100斤好包谷、穷得叮当响的农民,成为了年平均纯收入60000多元的致富大户,技术能手;就是这位淳朴厚道而又德高望重的庄稼汉子,不管贫穷与富裕,一直以来,就和寨邻中的“鳏寡孤独”结下了深深的不解之缘

 

现年51岁的白族农民赵起友就生活在这个小山村里。几十年来,他风里来,雨里去,不断探索生活的发展路子,近几年,年平均收入6万多元,成了全乡闻名的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与他相比,同一个组的赵起红、邱明珍夫妻俩就不是那么幸运,只有一个傻瓜儿子,在大锅饭的日子里本就穷困潦倒,加上生病,生活起居都成问题。土地一下放,夫妻俩日子越加艰难。当时,赵起友也不富裕,赵起红、邱明珍一家的窘相使他与妻子周光群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两口子毅然决然把赵起红、邱明珍家三口接到自家屋里供养。2005年和2006年,赵起红、邱明珍夫妇丢下憨包儿子相继撒手人寰,赵起友没有向政府要一分钱一粒粮,自己花了4000多元安埋了赵起红、邱明珍,继续将“憨包”无微不至的供养,承担起一个做 “父亲”的义务和责任。同一个屋檐下,同一张饭桌旁,构筑起一个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和睦美满的家庭,使这一个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感觉到了家的温暖,“孝”和“爱”在赵起友的身上得到了升华。

 

赵起明 ,1937年生,是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独行角色,居无定所、挨冻受饿是家常便饭。也就是在土地下放的那年,赵起明他也成了赵起友特殊家庭的一员,一直到现在。2008年,本村60多岁的仡佬族单身老人吴登卫从外漂流回家,可家却早也变成了残垣断壁。这时,又是赵起友向吴登卫伸出了大爱之手,接纳了可怜巴巴的吴登卫。赵起友调侃地说,“每到节假日,我家最闹热,现在加上他们,我家有5个人吃饭,如果在外地的儿女们一回来,就是十多个喽!”这就是赵起友,爱着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他深知这片土地上的困难群众的疾苦。在他的内心深处,始终萦绕着一个朴素的理想: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为了这个理想,他竭尽所能的帮助别人。真情付出,爱心助人成了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没有像其他富裕起来的人一样越富越抠,而是凭着一颗善良的心力所能及地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好事、办实事。当乡亲感到无助的时候,他总是伸出援助之手,拉一把、扶一程;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总是想办法、出主意,帮助他们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在堰塘寨,每遇到困难群众,他总是解囊相助;每有行动不便的老人,他就到他们家中问寒问暖,购买生活用品;那些因贫困看不起病的人们,他就带头捐款,帮助他们治病。村里的残疾人、孤寡老人,他把他们当做自己的亲人;全村多少困难户,数他最清楚。说起赵起友关心照顾“五保”老人的事,无不让人感动。今年11月1日,经过10公里的盘山公路后,我们在堰塘寨再次见到赵起友,他告诉我们:“家里的两个孤老人,我可能还能给他们送终,唯一放心不下的是‘憨包’。”随即又绽脸一笑“不过,儿女们已经答应接我的印把子了!”

 

    一个普通的农民,他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惊天动地的举措,他只是在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社会和谐的乐章。2007年,赵起友当选全县“十佳劳模”,正如县里给他的年度颁奖词中所说:“是你,用人间的大爱,诠释着生活的真谛;用人间的至孝,彰显着超越平凡的勇气。无论天荒地老,无论沧海桑田,是你的一颗赤子之心,为荒漠的心田注入了无限的温暖。”与“鳏寡孤独”结缘,正是我们全社会所需要做的。(郑传富  王杰)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网上热销产品
精彩资讯推荐
图片
中国政府网中国工信部网中国劳动保障部网中国商务部网中国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国质检总局中国铁路货运网中国卫生部更多>>